中国医学人文
主办单位:国家卫生计划生育委员会
国际刊号:2095-9753
国内刊号:10-1290/R
学术数据库优秀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
       首 页   |   期刊介绍   |   新闻公告   |   征稿要求   |   期刊订阅   |   在线投稿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本站业务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期刊简明目录
      本刊论文精选
      过刊浏览
      论文下载排行
      论文点击排行
      
 

访问统计

访问总数:56868 人次
 
    本刊论文
86例自杀未遂患者在急诊的救治与心理干预对策

    自杀是心理冲突导致的严重损害自己的一种极端行为,它给社会和家庭带来许多不良影响[1]。近几年来,因社会竞争、家庭内部矛盾和自身因素等原因而使人们精神压力增大,心理失衡,自杀发生率呈上升趋势。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目前全世界每天至少有3800人自杀身亡,自杀未遂者大约是死亡人数的10~20倍[2]。有电视报道称,自杀已经成为我国15岁--30岁青年人的首位死因。危机干预的成败与心理护理密切相关。我科从2008年1月到2010年6月以来共收治自杀未遂患者86例,经全力抢救,精心护理,均康复出院。本文针对自杀方式、自杀原因采取相应的救治,同时观察自杀未遂患者心理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做好他们的心理疏导,预防自杀的再次发生,促进了患者生理和心理健康的转归,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24例,女62例; 最小年龄14岁,最大年龄68岁,平均24.5岁。男女之比为1∶2.5.;年龄18岁以下14例,18~35岁41例,36~55岁26例,56岁以上5例。服安眠药者37例, 服农药者21例,割脉者17例,吸入煤气者8例,吞食异物者3例。

  1.2 自杀原因 失恋:35例;家庭矛盾:18例; 升学、就业受挫:14例;人际关系不良:11例;经济问题:2例;精神病及癌症:6例。其中72例长时间多次有自杀念头。自杀念头产生时间最长有6个月,最短3天,平均2个月。有26例先后多次向父母、同学、朋友等直接或间接地暗示过其自杀意念,均未受到足够的重视。

  2 急诊抢救

  牢记抢救患者的时间就是生命,必须争分夺秒。针对不同的自杀方式、病情危急程度给予相应的急救处理措施。

  2.1 神志不清者  首先保持气道通畅, 快速建立静脉通道,立即吸出口腔内的分泌物,呕吐物,并备好气管插管和呼吸机。监测生命体征,给予床旁心电监护,密切观察神志、瞳孔、血压、脉搏、呼吸、体温及尿量的变化,监测电解质、血气、肝肾功能等。

  2.2 服毒服药者  立即抽血化验毒物的名称及合计量,适宜洗胃的患者立刻下胃管洗胃。尽快催吐、洗胃、导泻, 快速建立静脉通道,使用拮抗剂、利尿剂等尽快驱出胃内残留毒药,必要时给予剖腹洗胃、血液灌洗等措施,挽救患者生命。

  2.3 坠楼者 对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立即行心肺脑复苏。有失血性休克者,积极抗休克,并严格检查脑、脊柱、胸、腹、四肢有无异常情况,监测生命体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急诊手术前准备工作,为防止加重出血,尽可能少搬动患者。

  2.4 割腕及刎颈者  立即手术止血、清创包扎,对失血多者给予补液,必要时输血。对休克者积极予抗休克治疗。

  2.5 吞食异物者  可选择纤维镜下取异物或手术取异物,造成脏器穿孔、出血者立即急诊手术。

  3  心理干预对策

  患者的心理存在着种种障碍,包括情感、思维、认识、意志、行为及人格等,而内向、孤僻、依赖性强、缺乏自信、情感脆弱、易冲动、不成熟是其发生变态心理的基础,与社会环境、宗教信仰、文化等有关[3]。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拟定下面几条心理干预措施,改变其行为模式,塑造完善的人格,重新培养他们的生活兴趣。

  3.1 诊断问题所在  首先要分析患者心理障碍的症结所在,明确患者要解决的问题。因患者只会诉说主观不适的感受,但认识不到困扰自己的心理问题。我们针对其性格、家庭环境、社会经济地位及意外事件等采用不同的方法,甚至和患者共同协商,确定不同的护理方法,力求使患者能够从以往的环境中解脱。

  3.2  稳定情绪,消除负性情绪 护士对患者和家属要关怀和尊重,利用语言沟通技巧,减轻患者心理冲突引起的负性情绪,把压抑的情绪释放出来,是对自杀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关键[4]。因此护士除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外,还应充分掌握患者心理,利用语言技巧促进护患情感的沟通,增强对方的信任感,并在家属的帮助下,稳定患者情绪,以顺利度过危险期。

  3.3  鼓励患者勇敢面对社会及现实   耐心的听取患者的叙述,不要轻意的打断话题,让其恶劣的情绪得以尽情的渲泄,并适时给予心理治疗,帮助其认识自杀是一个人在受挫后的一种消极的心理防御表现,是一种逃避现实行为,要勇敢面对社会及现实,客观的评价自己,脚踏实地重新调整,树立正确的自我观念,既要积极进取,又要随遇而安,加强心理素质、提高对挫折的承受力及社会适应力。

  3.4  争取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是指每一个人通过社会联系所能获取的他人在精神上的支持。良好的社会支持是很好的缓冲系统[5]。护士应主动做好家属及其单位的工作,使患者恋人、家属、朋友、同事主动关心患者,以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使其重新燃起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珍惜。如因夫妻感情不和而自杀,可动员对方认错,也可让孩子来院打动其心,如果责任在患者,则要求对方不计前嫌,使患者感受到亲人的理解和关怀,重燃生存的欲望。

  3.5  积极做好预防工作  相当一部分自杀患者是长期和复发性的适应不良者,有可能再次出现自杀危机[6]。因此在巡视和接触患者时,护士要有敏锐的洞察力,能从患者的语言、行为中洞悉其心理态势。并将医院或者心理危机救助站的地址、电话、号码告诉患者,目的在与其保持关系,及时发现患者发出的各种有关自杀的信号,以防止第二次自杀行为的发生。

  4  小结

  综上所述,自杀行为的发生是由于生物、心理、社会多方面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整个社会来看,自杀是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急诊护理人员不仅要有熟练的抢救技能,更要有丰富的心理护理知识。针对自杀方式、自杀原因采取相应的救治,并观察自杀未遂患者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做好他们的心理疏导,预防自杀的再次发生。同时要尽可能营造宽松优良的社会、工作环境及家庭环境,改善人际关系,健全社会支持系统,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减少并预防自杀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潘令仪,王祖承。自杀的国内研究概况[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14(7): 669~670

  [2] 王求是,刘建新,申荷永。国外自杀心理学研究与理论评介[J].心理科学进展,2006,14(1):105~110

  [3] 匡静,尚育青。坠楼自杀致骨折患者的心理护理[J].南方护理学报,2003,10(6):54-54.

  [4] 刘连忠,肖水源。自杀未遂者的随访研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2, 16(4): 253

  [5] 刘连忠,肖水源。生活事件社会支持与自杀未遂[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02, 12(2):103~104

  [6] 吕琳,曾小燕。自杀的流行病学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2,12(1):104~105.

特别说明:本站仅协助已授权的杂志社进行在线杂志订阅,非《中国医学人文》杂志官网,直投的朋友请联系杂志社。
版权所有 © 2009-2024《中国医学人文》编辑部  (权威发表网)   苏ICP备20026650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