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人文
主办单位:国家卫生计划生育委员会
国际刊号:2095-9753
国内刊号:10-1290/R
学术数据库优秀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
       首 页   |   期刊介绍   |   新闻公告   |   征稿要求   |   期刊订阅   |   在线投稿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本站业务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期刊简明目录
      本刊论文精选
      过刊浏览
      论文下载排行
      论文点击排行
      
 

访问统计

访问总数:56864 人次
 
    本刊论文
心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病病人降压效果的影响研究

    长期精神压力和心情抑郁是引发高血压的原因之一,所有保健措施中,心理平衡是最关键的一项,保持良好的快乐心境几乎可以拮抗其他所有的内外不利因素[1]。2008年1月-2010年1月我中心采取心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病病人降压效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l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1月-2010年1月在我中心住院治疗的老年高血压病人116例。纳入标准符合临床高血压的诊断标准。随机分成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56例,两组采用相同的药物控制,同时观察组给予心理干预护理,对两组的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进行了统计学分析,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采用相同的药物控制,同时观察组给予心理干预,对照组常规治疗。心理干预方法 (1) 加强健康教育:向患者讲解高血压病是常见病、慢性病,并非不治之症,讲解有关高血压疾病的发病原因、发生机理、临床表现、转归及影响因素等。(2)生活干预:对患者实行饮食行为管理。(3) 认知情绪干预: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耐心讲解高血压防治相关知识,消除对疾病的恐惧、焦躁不安,增加其信任感和安全感,让他们感受到家庭和社会的温暖。(4)行为干预: 引导患者进行音乐疗法、默想-松驰疗法、气功疗法、超觉静思法等。安排适度的体育活动方式,鼓励老人们参加兴趣小组,如:绘画、书法、舞蹈等。(5)做好出院医嘱工作。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定期随访、复查。

  1.4 疗效判定 显效:DBP下降>20且下降至正常,或DBP下降值>30。有效:DBP下降值<20mmHg,且下降至正常,或DBP下降值在5~10mmHg之间,或SBP下降值>20。无效:没有达到上述水平。

  1.5 统计学方法 两组计数资料比较采用等级资料秩和检验。

  2 结果 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例,%)

  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观察组6044(73.33)15(25.00)1(1.67)98.33

  对照组5631(55.36)31(37.50)21(14.29)85.71

  注:两组比较P<0.05

  3 讨论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病,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2004年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调查结果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18.8%,估计全国患病人数超过1.6亿。与1991年相比,患病率上升31%,患病人数增加约7 000多万人。血压升高还是多种疾病的导火索,会使冠心病、心力衰竭及肾脏疾患等疾病的发病风险增高。因此提高对高血压病的认识,对早期预防、及时治疗有极其重要的意义[2]。

  不良心理因素可导致高血压,现在社会上竞争激烈,工作节奏明显加快,不少人由于工作压力过大,心理状态容易产生不平衡,造成交感神经兴奋过度,表现为工作时心动过速、火气大;休息或睡眠时心率明显减缓。长期心跳过快(≥75次/分),心血管疾病发生的比率会随心率增加而直线上升,这是应引起全社会关注的一个问题[3]。

  人的心理与生理,精神和躯体,机体内外环境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人的心理与生理, 精神和躯体,机体内外环境是相互影响的 。心理因素可以导致机体功能和实质性病变。心理现象划分为三个方面--认识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 ,而这些心理活动都是由大脑产生的。同时 ,大脑对人体的生物性活动也具有主导性的调节作用,机体的血液循环、呼吸、消化、排泄等生理功能都是通过大脑不断地进行着调节,以纠正内环境的过分变动。由于大脑对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的调节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所以,生理活动引起的大脑病变会导致心理调节的失常;心理活动引起的大脑病变也会导致生理调节失常 。特别注意的是:当机体受到强烈剌激时,就会出现以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分泌增多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分泌增多为主的一系列神经内分泌反应,以适应强烈剌激,提高机体抗病的能力。因此,应激时的神经内分泌反应,是压力、紧张刺激导致高血压的生理学基础[4]。

  高血压患者的心理表现是紧张、易怒、情绪不稳,这些又都是使血压升高的诱因。患者可通过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培养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的良好适应能力,避免情绪激动及过度紧张、焦虑,遇事要冷静、沉着;当有较大的精神压力时应设法释放,向朋友、亲人倾吐或鼓励参加轻松愉快的业余活动,将精神倾注于音乐或寄情于花卉之中,使自己生活在最佳境界中,从而维持稳定的血压。要重视心理健康,重视性格修养,面对压力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当发现有心理障碍时,要到心理专科去咨询、诊治。通过心理干预,病人的情绪一般都比较稳定,战胜疾病的信心得到了进一步增强,从而也能积极配合治疗。同时,高血压病人的疾病认知程度和治疗依从性也就明显提高了,高血压病的发病率也就随之下降了。

  参考文献

  1 王苏中,顾缓,李丽霞,等。北京方庄社区高血压病人与管理现况的调查[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8,7(3):135

  2 刘国仗,陈孟勤。周北凡。等。我国高血压病研究的主要成就[J].中华心血管杂志,2008.27(4):248

  3 冯巧云。 谈高血压病人的心理护理[J].山东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28~29.

  4 周森。社会心理应激与高血压病[J].中华心血管杂志,2007,19(4):21~23.

特别说明:本站仅协助已授权的杂志社进行在线杂志订阅,非《中国医学人文》杂志官网,直投的朋友请联系杂志社。
版权所有 © 2009-2024《中国医学人文》编辑部  (权威发表网)   苏ICP备20026650号-8